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世界格局     检索到  37435  条相关信息

●土地利用格局经历了耕地面积扩大为主导、建设用地挤占耕地、生态用地恢复和耕地保护三个阶段。我国目前土地利用总体格局是:生态用地约占55.6%,种植用地约占12.9%,建设用地约占4%,未利用土地约占27.5%。●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以农业用地为主,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区域差异明显;农村人口减少,但居民点建设用地却明显增加;未利用土地大多为难利用土地,后备土地资源...

●天然降水的格局演变呈现南方地区降水量增加,北方东部降水量减少的趋势;随着极端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南涝北旱格局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自然分布以长江为界“南多北少”,以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为界呈“西多东少”趋势,在东西方向上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错位,南北方向上与土地资源利用布局错位,并且其“错位”趋势不断增强。●水资源供给总量格局以地表水为主导,规模与质...

●我国第三产业经历了由缓慢到快速的发展过程,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分布总体为东高西低,空间格局的演变呈现先“西进”、“东移”,再“南下”的趋势。●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地理特征,集中分布在三大阶梯的过渡地带。旅游资源的富集区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区,大力发展旅游业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贫困人口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基...

●在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国内制度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农业占GDP的比重下降速度将由以往的“急进式”下降转变为“温和式”下降。从农牧关系看,2020年前后中国农业在产值上将进入农牧基本平衡阶段,“以牧为主”的区域农牧生产格局将最先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中间地带”出现。●粮食生产呈现向主产区集中趋势,区域供需不平衡的现象日趋突出。东北地区作为“国之粮仓”的...

●公共服务资源分布长期具有不公平性特征,由于制度原因与社会发展滞后,这种不公平性更甚于收入的不公平性。●城乡医疗资源分布的公平性低于收入的公平,而且公平性在下降。我国省际间人均卫生技术人员与病床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双“贫乏”特征。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双低”,参保率城乡比约为4.5∶1,基本养老金人均受益水平的城乡比高于7.5∶1。●国民教育存在严重的起点不公平...

本文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基本格局的分析研究。全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世界主要经济体气候、人口与资源格局的演化;第二部分探讨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格局的变化;第三部分则是对各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估。

作者:潘家华 陈孜 出版时间:2016-08-01

●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地域差异决定了我国人口分布、农牧分界、社会经济发展的“胡焕庸格局”,由此体现了自然区位对我国发展的框架性制约。●经济体制是格局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计划经济体制短期内医治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社会经济创伤,但长期僵化的计划体制抑制了经济发展的自然区位优势,形成了扭曲的发展格局;市场经济体制使自然区位优势得以自主发挥,加速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自...

●林地和草地分别构成我国东西半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用地的建设;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正呈现向人工生态系统整体演变的趋势。●随单位土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态承载力呈增大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我国的生态承载力主要集中在以平原为主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生态具有天然脆弱性;西部土地荒漠...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