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城乡价值共同体     检索到  47568  条相关信息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众所周知,乡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所,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空间载体,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前沿阵地。以人与自然共同体理念推动我国乡村生态振兴,既能补齐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乡村环境短板,又能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更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现,这是乡村振兴学必须重点研究的领域。

作者:王成 出版时间:2023-11-01

2008年中,笔者邀请高清蓉参与我们的行动研究时,和不少消费者 在这种被称为“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上的努力,已经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政府的肯定。安龙村不仅成为河研会的示范点, 高家还成为全国正在蓬勃发展的“社区支持农业” 实践的佼佼者,高清蓉还被被不同的团体邀请,分享经验和接受媒体的采访。

作者:陈顺馨 陈惠芳 赵群 罗燕 出版时间:2013-12-01

贵安新区以“山水之都·田园之城”为发展目标,科学统筹城区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的价值和作用,近年来,新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在全省先试先行了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城区面貌呈现城中拥山、揽水抱湖、满城绘绿的景象。本报告在梳理新区生态系统现状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应从坚定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建...

作者:王国丽 出版时间:2018-12-01

将社区营造作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社会建设的新阶段。它不仅仅只局限于理论研究领域,也进入了各地探索实践社会发展和治理的视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若干阶段。实现这个转变关键在于政府承担起为百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同时转变“全能政府”的理念,把属于居民自治的权力和空间让...

作者:江维 出版时间:2017-06-01

根据云南资源禀赋,本文认为云南乡村振兴价值定位应该包括地域性价值、民族性价值、时代性价值和文化性价值四重价值,地域性价值是云南乡村振兴发挥本土资源优势的途径,可以规避乡村振兴走同质性的发展道路;民族性价值是使云南乡村振兴彰显民族特色的抓手,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时代性价值指要让打造的乡村振兴具有时代特征、时代性价值内涵,要符合新时代农民生产生活的要求;文化性价...

作者:陶自祥 出版时间:2021-08-01

青年作为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以下简称“模范省”)的参与主体与实施对象,在建设模范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报告总结了贵州建设模范省的整体情况,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访贵州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整体情况及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议情况。总体而言,贵州建设模范省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但具体到贵州青年建设模范省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

作者:蒋凌霄 出版时间:2023-10-01

在传统的东亚社会,社区(共同体)一直是农民生活的基本单位,村社共同体构成了基层社会最稳定的社会治理单元。由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的存在,村社是一个亲密的熟人社会(费孝通,2012),这使得其在国家权力缺位的条件下仍然能有效地保障和实现内部的基本秩序。但是,血缘和地缘只是构成村社共同体的基础,并非一个村社共同体持续存在的充分条件。无论是在“理想类型”意义上的村社...

作者:郭亮 出版时间:2019-07-0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青海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纲”和“魂”,也是青海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的必然要求。2022年,青海省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聚全省之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结合地区实际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中,青海省将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更广领域...

作者:于晓陆 出版时间:2023-02-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