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奖项类别     检索到  11  条相关信息

残疾人是一个规模庞大并具有特殊性的传统弱势群体。根据1987年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国内地29个省、市、自治区共有残疾人5164万。其中:听力语言残疾约1170万,占16.79%;智力残疾约1017万,占9.65%;肢体残疾755万,占7.16%;视力残疾755万,占7.16%;精神残疾占1.84%。从1987年至2006年约20年,由于人口增长与人口...

作者:周林刚 蔡禾 出版时间:2008-10-01

2005~2014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走过了十年春秋,在这短短十年中,国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在文化部的领导与统筹下,从全国范围内系统性的普查到建立以整体性保护为核心原则的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渐系统化、规范化与科学化,保护了国家文化与民族文脉。本书总论与大事记从宏观角度梳理了这一进程。截至2014年,中国共有38个非...

作者:陈平 朱钢 出版时间:2015-05-0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治理,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并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4)》包括总报告、分题报告、年度热点,以及大事记四部分内容。总报告题为“2013年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总结了2013年非遗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与实施、非遗名录的调整与动态管理、非遗研究基地建设与数字化保护、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有关非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经验,指出了2013年非遗保护与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

作者:宋俊华 出版时间:2014-10-01

本书围绕人的城镇化主题进行理论、实践和政策三个方面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本书从发展社会学理论视角阐述人的城镇化内涵,深入地探讨了人的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的耦合性、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转移和实现市民化内在逻辑、人的城镇化困境和诉求。在实践研究上,本书通过对调研资料的全面分析论述了人的城镇化社会背景,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向不同类别城镇转移及其市民化的意愿现状...

作者:吴业苗 出版时间:2021-04-01

中国农村劳动力跨省域大规模流动既为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做出贡献,也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变革。研究农村劳动力区域转移是解决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各项难题的起点,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现实基础。本书以31个省(区、市)为基本核算单位,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聚类分析,建构相对准确科学的模式类别,既是对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客观描述,也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动力研究的基础。通过对...

作者:杜宇 出版时间:2022-06-01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5)》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撰的权威性研究报告,也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撰的第七本文化蓝皮书。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即总报告、宏观视野篇、行业报告篇、公共文化篇、区域报告篇和大事记。总报告全面总结了2014年陕西文化发展的整体状况及成就,就陕西主要文化行业及各地市文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梳理与探讨,并针对陕西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者:王长寿 任宗哲 白宽犁 出版时间:2015-01-01

本书在委托—代理理论、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以及经典质量模型与服务测评标准等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公共服务质量奖励领域的现状,通过梳理和借鉴国内外若干“公共服务质量奖”的典型实践及经验,尝试构建适用我国现实国情的“公共服务质量奖”的理论框架和运行模式,并对“中国公共服务奖”“福建自由贸易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质量评估”的具体方案内容及相关制度安排进行了设计。这不仅能为我...

作者:孙杨杰 出版时间:2019-07-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