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账目真实性     检索到  1884  条相关信息

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商品化和文化真实性一直是人类学和社会学关注的重点。文化商品化是否剥夺了文化价值的真实性?随着旅游市场商品化的发展,文化是否呈现出了不同的真实性表现?从现代旅游向后现代旅游转型的过程中,游客本身是否失去了追求旅游地文化真实性的动力?基于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丽江古城的三个文化表演——“纳西古乐”“印象丽江”和“纳西喜院”——的描述与比较,探索了旅...

作者:朱煜杰 出版时间:2013-08-01

本文从六项指标定义非正式部门:经营规模、是否登记注册、账目真实性、经营场所固定性、信贷获取途径及企业税收状况。

本文介绍了媒体中的“三社联建”。多数合作社成“鸡肋”“两大员”破解“两大难”,相关人员对农信社与合作社的“社社联建”展开调查,发现产业与账目两不清问题突出,“社社联建”两大员破解两大难,互助共赢的同时形成“鲶鱼效应”,通过“合作社+农信社”建产业发展共同体,“社社联建”也成为激活农村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作者:李建军 伍国勇 出版时间:2022-11-01

本文分析了韩国女性工人与快速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女工日常生活文化和阶级认同,来探寻底层视角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作者:芦恒 出版时间:2016-05-01

旅游业的兴起凸显了人类学实践面临的困境。当田野点变成旅游点,“原住民”变成“演员”时,田野研究者与旅游消费者拉近了距离。本文讨论人类学如何应对田野角色的变化;研究者与对象的多样关系,文化自觉导致的文化对象化;并提出重新思考以地域、族群与文化三者重叠为条件的传统研究取向与做法。在田野研究时过境迁的今天,研究旅游的人类学提示了如何找回亲临其境的田野。讨论从比较社...

作者:邵京 出版时间:2013-08-01

公开透明是公益事业的基本要求。财产一旦捐出就成为社会公共财产,公益捐赠、公益活动又享受国家、社会给予的各种优惠便利,必须依靠公开透明来接受全社会监督。而且,公益组织只有接受来自社会选择的制约,传递自身可信任的程度,面对优胜劣汰的竞争,才能生存下去。公开透明体现公益组织自身的专业、高效,增强公信力,是为了让社会中的捐赠者和潜在捐赠者来信任它们、选择它们。资助者...

作者:出版时间:2019-05-01

本书是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的项目负责人对研究项目“黄河断流意味着什么”(通称黄河项目)所做的总括。旨在从正面分析对中国历史极具冲击性的“黄河断流”现象,运用各种实证数据,阐明其科学的真实性。同时,也论述其历史的、社会意义的背景。黄河项目正如黄河一样,让人感觉到其壮大的轮廓。这正是本书最大的魅力。

作者:窪田顺平 王睿 出版时间:2014-09-01

2007年10月,陕西省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拍摄到华南虎照片,被视为发现多年不见踪迹的野生华南虎。但随即人们对此照片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并找到作假的证据。政府的暧昧态度被视为“诚信危机”;而网民探寻真相的能力,揭示了社会变迁积极的另一面。但野生华南虎和野生虎类的生存依然极度危机,更为值得关注。

作者:熊培云 出版时间:2008-03-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