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不同省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情况比较
所属图书:农民荒: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
出版日期:2016年9月
关键词: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调研报告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多元,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北京农村作为特大城市郊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多元、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16岁以上农村常住人口共238.2万人,其中劳动力(在业人口)数量为150.7万人,这些人中仅有28.6%的人从事农林牧渔业。在农村劳动力中,45岁以上老年劳动力所占比例为36.6%,60岁以上农村老年劳动力所占比例为4.7%,中位年龄为40.2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北京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所占比例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低。与上海、天津、重庆相比,北京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高于上海,但低于天津和重庆(见表1)。

表1 典型地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情况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多元、老龄化程度低,其原因主要是北京农村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绝对优势。一是北京近郊(城乡接合部)带有半城市的色彩,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聚居地,与之配套的衣食住行等服务业发达;二是北京农村可以就近就便承接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扩散,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两方面特点使北京农村劳动力不以农业生产为主,而是就地实现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转移,许多人脱离了农业劳动或农业兼业化。另外,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化的外来人口伴随产业转移而不断流入北京农村。

(二)北京市农业劳动力以45~60岁为主,面临“无人接班”的难题

北京市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45岁以下的年轻劳动力锐减,45~60岁的老年劳动力成了北京市农业生产的主力。从图1的农业劳动力人口金字塔可以看出,2000~2010年,北京市除55~59岁年龄组的农业劳动力增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