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02~2007年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经营状况
所属图书:牧区与市场:市场化中的牧民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关键词:
牧区社会化服务组织、金融服务与产业化

改革开放以前,草原牧区的产业供应链是非常简单的。当时的物流主体是集体所有制的牧区供销合作社,国营商业企业也参加一部分供销经营,牧民个人的贸易行为则受到严格限制。内蒙古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统购统销体系经过逐步市场化改革而成。在这一市场化变迁过程中,首先放开的是蔬菜、水果、禽蛋一类农副产品,然后是肉类、水产品,最后是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牧区产业链和供应链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建立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的多渠道流通体制,改革畜产品的价格体系,打破畜产品独家经营的格局,取消畜产品的派购制度,打破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公办模式,变公办为民办,发展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允许农牧民进入流通领域。经过30多年的衍生发展,形成了一个以农牧业生产经营与农牧民家庭相对应的“小生产、大市场”为特征,具有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流通渠道的农畜产品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内蒙古自治区概况编写组编《内蒙古自治区概况》,民族出版社,2009,第418页。

牧区产业供应链发展变化

1983~1994年,牧区畜产品进入市场的流通形式基本上仍然在维持“牧户—供销合作社(食品公司)—加工企业”的简单关系,但牧民有了除缴售给国家以外的剩余畜产品的自由销售权利,前提是完成国家的收购任务。国家的收购任务每年由政府主管部门核定。例如乌审旗的牧户在这一时期的缴售任务是总牲畜数的10%,供销合作社是唯一的收购企业。由于收购价格极低,政府财政从中受益,供销系统也得以运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草原牧区的产业供应链变得相当复杂,不仅批发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运仓储和信息传输业成了产业供应链上的重要部门,邮政、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