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长三角城市群历史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所属图书: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2014)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关键词:
基于三大城市群比较的京津冀发展策略初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部分城市崛起,形成我国三个规模最大的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发展差异较大,亟须探索有效的发展路径,增强区域协同性,提高一体化水平。本文对比三大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和历史发展条件,概括分析三大城市群的特点、差异,并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大城市群的发展差异综述

(一)城市群概念和研究范围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群思想引入我国。此后,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群研究逐渐兴起,并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各界争相讨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早提出的三大城市群,在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也因此成为对比研究的样本。但是,国内关于城市群范围的确定存在多种标准,目前仍未达成共识。本文综合学术研究、政策文件和各城市群的发展现状,首先明确三大城市群具体的成员城市。

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此次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的深圳、广州、肇庆、佛山、江门、中山、珠海、东莞、惠州九个城市。此九个城市构成珠三角城市群,纳入本文研究范围。

2010年6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规划以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16个城市为核心区。此16个城市构成长三角城市群,纳入本次研究范围。

京津冀区域规划已讨论多年,但目前仍未正式出台,因此借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