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云南少数民族的地方性知识与防灾减灾

  • 作者:李永祥 出版日期:2023年4月
  • 报告页数:18页 报告大小:
  • 报告字数:13971字 所属丛书: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文库·生态人类学研究系列
  • 所属图书:云南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与灾害应对
  • 浏览人数:149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与防灾减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宗教信仰和仪式的知识、人居环境知识、动植物生态知识、天文历法、伦理道德等都能显示出防灾减灾的价值。地质地貌及人居环境知识有防泥石流滑坡、防火等功能;动植物方面的生态知识则有防饥荒、防食品短缺和急救的功能;宗教信仰、仪式的防灾减灾功能是综合性的,有形而上的特点;而天文历法、伦理道德等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预防灾害的作用。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与防灾减灾之间的关系还在灾害应急、急救、物资分配、恢复重建等活动中体现出来。传统知识对灾害发生原因的解释、救灾活动的开展、灾后恢复建设的完成都有作用。本文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描述和分析,探索它们与防灾减灾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李永祥:男,彝族,1964年9月生于云南省新平县,人类学博士,二级研究员;主要从事灾害人类学、生态和环境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出版《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以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8·14特大滑坡泥石流”为例》《灾害人类学: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在《民族研究》《民族文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中山大学学报》《思想战线》等发表论文50多篇;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云岭文化名家、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岭学者、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