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人权运动     检索到  9064  条相关信息

马克思主义法社会学视野下的“权利构建主义”学说主张:权利既不来自超验的神力,也不来自实证法基础上的逻辑推理,而是来自具体的社会情景互动,尤其是各种权利相关的社会运动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近年来,同性婚姻平权运动在我国台湾地区逐渐兴起,形成了法律上新的“权利话语”。这一运动不仅仅利用“反对歧视、争取平等”的话语体系为同性婚姻进行价值证成,更在现实中积极发展运动...

作者:杨帆 史隽琸 出版时间:2019-07-01

自从收容制度改为救助制度后,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再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一些省市为了保持城市繁华形象表示要实施“禁乞”,引起社会广泛争议。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多个省事出台“禁乞”令的情况;进而论述了法学界和时评界对“禁乞”运动三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适度限制乞讨;二是全力主张“禁乞”,这是极少数的声音;三是反对“禁乞”,是绝对主流。同时,由于舆论的影响,使得一些地...

作者:陈永苗 出版时间:2006-05-01

发展中国家是当代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目前,参加联合国的193个会员国中有2/3属于发展中国家;它们拥有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70%以上。因此,发展中国家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和政策,对于整个国际人权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作者:刘楠来 出版时间:2021-01-01

本文希望论证的是残障的人权模式是对社会模式的改进,并且有助于《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实施。本文指出残障的人权模式有如下特点:强调损伤并不阻碍人权的享有和行使,包含了第一代和第二代人权,将损伤看作人类多样性中宝贵的一部分,承认身份认同问题的存在,允许对预防政策进行评价,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1718600

作者:陈博 ChenBo 出版时间:2016-12-0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形成了保障妇女人权的法律体系,而且形成了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保障妇女人权国家机制。近年来,我国保障妇女人权的法律政策顺应并推动了国际社会保障妇女人权的历史潮流,但从社会性别视角审视和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妇女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看,我国妇女政治、经济、劳动和社会保障、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方面权利...

作者:李明舜 出版时间:2011-08-01

国际人权司法保障已成为二战后国际人权保护的普遍关注点。不同国家国内法院通过各具特色和利弊共存的宪法审查机制促进人权司法保障。欧洲人权法院、美洲人权法院、非洲人权和民族权法院及其管辖范围内的代表性国家分别通过地区法院和国内法院之间有效的司法对话、人权司法保障的模式转型和创新发展推动地区层面的人权司法保障。司法全球化与国际人权发展具有密切联系,不同的司法全球化形...

作者:吕建高 出版时间:2020-03-01

近代中外文明的对话方式虽然具有压制性的特征,但中国人权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外部压力的结果,也不能被放在任何外来理论的延长线上来理解,中国人权的发展具有自主性。多元的外来资源、多歧的外部压力、中国作为主权实体的行动自由度共同支撑起了中国人权发展的自主性空间。文明主体自我认同的需要以及中国人权问题的复杂性,是中国不得不进行人权理论创新和道路创新的内生性动力。中国人权...

作者:张静 出版时间:2018-12-01

本文为《非洲人权和民族权宪章》内容介绍,包括序言、权利和义务、保护措施、一般条款等。

作者:刘楠来 出版时间:2021-01-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