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递进式”实施精准扶贫 “重实效”打赢扶贫坚战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30  编辑:wubo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普定县猴场苗族仡佬族乡为全省一类贫困乡,地处偏远,山高坡陡,地表破碎,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落后和群众思想观念封闭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该乡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这一壁垒一直难以突破。

  近年来,该乡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精准扶贫”要求,结合实际,弱鸟先飞,多措并举,递进推行,扎实有效开展改善农村经济基础、促进农民增收的精准扶贫工作,不断研究和探索扶贫开发新思路、制定新举措、建立新机制,走出了一条“递进式”与“重实效”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得到了省、市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规划引领,思路精准


  穷,因为封闭保守,思想观念落后。为了从顶层设计上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扶贫方向。2013年,省总工会协调省农科院专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环境条件和资源优势,为该乡编制了《猴场苗族仡佬族乡2013-2020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总要求,以扩大、提高传统特色产品的规模及品质为目标,重点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着力培育绿色生态特色产品。在2020年前,全乡逐步建成以“一核心四片区”为主导的现代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即:以水落洞村为核心,建成以优质水稻、生态畜牧业、特色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产业为主体的现代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示范核心区。建成以猴场片区、西北片区、谷毛片区为主的核桃、马铃薯、中药材产业带;建成以猛舟片区为主的水果、蔬菜和粮食产业带;建成以西北、谷毛片区为主的特色养殖产业带,以猛架、杨家寨为主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带。

 

  基础先行,重点精准


  穷,因为大山阻隔,基础设施落后。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该乡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把完善交通、水利等设施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总工会、省国土资源厅、县财政、住建、交通、发改、水利、文化、电力等部门支持,整合“集团帮扶、整乡推进”、“青岛对口帮扶”、“一事一议”、“少数民族发展”等项目资金,加大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文化教育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2至2014年底,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0430万元,实施项目117个,建成了以贫困村、贫困户为主体的“四个网络”工程:即修缮、硬化通村(组)公路67公里,形成覆盖全乡的交通网络;治理了马儿坝水库,建成了以猴场、西北、小谷毛、猛舟片区的人饮工程等项目,形成了覆盖全乡的供水网络;建成了11500平方米的文化室、文化广场等活动场地,形成了覆盖全乡的文化服务网络;建成了10个行政村的广播宣传系统,形成了覆盖全乡的广播网络。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产业致富,措施精准


  明确扶贫对象。建立瞄准机制,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登记,认真甄别贫困户,摸清致贫原因,确定帮扶对象,了解村民期盼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确保“扶真贫和真扶贫”。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思路,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以实现 “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跟踪扶贫见效果”的目标。

  选准主导产业。根据《规划》,采用“靶向疗法”,选择核桃与特色养殖为发展的主导产业,打造龙头产业及延伸产业链,同时,采用创建山地农业小区、示范点等形式,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截止目前,全乡共种植核桃3万余亩(人均约1.15亩)、小红蒜3000亩、马铃薯5000亩的种植基地;形成出栏土鸡20万羽(其中野鸡养殖3万羽)、牛8000余头、兔8000余只、生猪养殖10000头、羊2000只的养殖产业链,产业发展初显“规模化、特色化”的格局。

  探索扶贫措施。为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增强自主脱贫能力,针对不同产业的特点,结合实际,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在近几年的摸索中,该乡通过上争项目,下抓落实,探索出五种不同的扶贫措施,即统一购买种子或种苗的“统购补贴”模式、“1:1资金滚动补贴” 模式、“自购补贴”模式、“分级分时补贴”模式、“小额贷款”模式,实现了既输血又造血的扶贫新模式。

  ——“统购补贴”扶持模式。确定以核桃、小红蒜、沙地马铃薯作为主导产业。在发展初期,为了突破规模瓶颈,缩短实现规模化的时间,该乡采用统购补贴即“统一购买种子、种苗和化肥”等,免费发放给村民,解决村民无钱购买种子、种苗和化肥的困难。通过“统购补贴”,有力地促进了全乡核桃种植、小红蒜种植和马铃薯种植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4年,该乡通过“统购补贴”完成核桃种植1.2万亩,实现了全乡3万余亩的种植面积,种植马铃薯1085亩,小红蒜1136亩,直接受益农户2699户13145人。

  ——“自购补贴”扶持模式。“统购补贴”扶持模式实施效果显现后,农民的种养殖积极性得到提升,但由于长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部分群众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为转变观点,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该乡在小红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推行“自购补贴”的种植模式,即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先确定补贴标准,由农户自行购买蒜种,只要栽种小红蒜即可获得每亩40%的补贴资金,此后,根据出苗率,再结合统一验收的实际面积,给予后期60%的补贴。通过“自购补贴”,该乡目前累计种植小红蒜3000余亩,实现年总产值1106万元,除去成本获利406万元,受益农户人均增收1466元。

  ——“1:1资金滚动补贴”扶持模式。在养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按照“本地牛与杂交牛相结合,瘦牛育肥与母牛繁殖相结合,大户示范带动与散户养殖相结合”的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农户根据自身情况向乡政府提出申请,通过评审后,申请户自行购牛,再由乡评估小组对农户所购牛的价格进行评估,申请农户与政府签订贷款协议及承诺书后,政府按照“1:1”的资金扶持,将所购牛价的一半资金无息贷给农户,资金一年一回收,次年重新评估后再帮扶。2014年,该乡通过“1:1资金滚动补贴”,共扶持农户养殖优质牛213头,发放无息贷款100万元,受益农户66户322人。养一头优质牛市场售价约为1.2—1.4万元,除去买牛、饲料、人工、防疫等费用共计1万余元,每头牛可盈利0.2—0.4万元,受益农户人均增收0.1-0.3万元。

  ——“分级分时补贴” 扶持模式。在家禽养殖方面,为提高养鸡户的积极性,该乡探索“分级分时补贴”的扶持模式。“分级”即是区分养殖大户和散户,对大户进行重点扶持,明确大户带动散户,以点带点,多点成面,形成分级扶贫的格局。“分时”即是根据养殖户养殖的意愿,自行采购鸡苗,政府按养殖户的购苗数量发放补助资金的40%,三个月后,待鸡苗成活率达80%以上后,经验收再发放剩余的60%。通过“分级分时补贴”,2013-2014年,该乡共发展本地鸡养殖4万余羽,受益农户78户385人。每羽鸡苗4个月可出栏,每羽禽肉4斤,22元/斤,每羽产值88元,除去成本,每羽收益50元。

  ——“小额贷款”扶持模式。主要通过争取妇女小额贷款、爱德妇女发展基金、银行贷款、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相关养殖大户,帮助他们扩大规模,解决资金短缺困难,形成效益。2012-2014年,该乡共发放小额贷款755万元,爱德妇女发展基金400万元,为种养殖农户贴息20余万元,受益农户1902户4106人,促进农户人均增收1000余元。

 

  破解空壳,成效精准


  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村级管理能力。以“村民自治”为基础,以“五民工作法”为核心,创新社会管理,推动乡风文明和谐。2014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围绕“一建四改治八乱”,开展“村为主”文明行动,在“门前三包明责任、月评季考强管理、村规民约牢记心、模范标牌门上挂、养成教育进学校”总体管理的基础上,该乡所有行政村根据实际采用各自的管理模式,如建垃圾池统一管理垃圾、化整为零各户自行处理垃圾、采购垃圾清运系统统一管理等,并用歌谣传唱使群众牢记在心等。“治八乱”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现场会在该乡召开,2014年年度考核获得全市第二名。

  ——开展“健康扶贫”,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要小康,先健康,乡以“无病预防,有病早治”为目标。一是充分发挥辖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作用,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给群众进行免费健康体检。活动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重点体检目标,把糖尿病、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纳入监测对象,建立健康档案。此项活动覆盖全乡10个行政村的3000余人。二是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工作。开设新农合报账窗口,做好新农合报账补偿、农村医疗救助,积极为重特大疾病户、低保户及大病致贫户做好医疗救助服务。三是按《规划》的“区域”网格,定期对全乡妇女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真正做到了无病预防,有病早治。

  ——关注集体经济,全力破解空壳难题。指导各村建立合作社、农协社等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按照“一次性上基础设施,分阶段实施完成”的思路,进一步争、跑、要项目为村集体建设种养殖基地,并在土地确权后交由村集体管理,实现对土地经营权的有效流转,村集体通过租赁,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或租赁费,破解空壳村的难题。如:在建的大地村养兔场,该村原有大户自建养兔场1000余平方米,2014-2015年度新建养兔场占地面积10亩,养殖场面积2400平方米,其中标准化养殖场2000平方米,传统养殖场400平方米。建设方式主要由大地村委会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土地进行流转,新建的圈舍由村委会组织建设,项目建成后纳入村级固定资产,由大地村委会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进行管理。该村养殖户通过与合作社签订《养兔场租用协议》后在养殖场内进行养殖,并定期向合作社支付租金,租金除用于支付土地流转金、圈舍管护资金外,剩余部分资金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此外,在开展农村土地确权中,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把农村集体土地的农户使用权、经营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转让权还给农民,赋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自己的土地可以承包,还可以在自己出租出去的土地上打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又坚定了农户脱贫致富和同步小康的决心。

  截止2014年底,该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3402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8215.5万元,增长141.5%。牲畜出栏量从2012年的84154头(头、匹)增加到2014年底的110146头(头、匹);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年的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15亿元,全乡存款余额7879万元,存款发生额53973万元,贷款余额5678万元,贷款发生额6313万元,存贷比1:1.38,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85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512元增至5533元。

  该乡“递进式、重实效” 的精准扶贫模式,思路清晰、方法与措施有力,呈现出了“基础实、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繁荣景象,激发了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2014年10月30日,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作出批示:“一类贫困乡猴场乡的扶贫工作开展很好,如果全市贫困乡镇都这样去工作,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定能成功”。

  “猴场模式”写入2015年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市推广。 

内容时间:2016-03-3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