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热点聚焦
特别策划|数字普惠金融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作用、问题和政策建议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21  编辑:wangximing

导语:在全面脱贫的新时代,既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需要防范返贫风险、缓解相对贫困、建立精准防返贫长效机制。促进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有效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有助于减少贫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鉴于此,减贫研究数据库梳理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作用、面临问题与挑战、相关政策建议,助力用户把握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更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赋能。 


一、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作用

1.普惠金融保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

普惠金融最早由联合国提出。根据联合国定义,普惠金融具有包容性、便捷性、可获得性和商业可持续性四大特征。美国次贷危机后,普惠金融得到G20、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等大力推广,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开展国际合作的纽带和衡量金融体制变革、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

普惠金融改变了以往金融机构只为大企业和有钱人服务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普惠金融也是金融领域最大的供给侧改革。从国际普惠金融发展经验看,乡村振兴规划中提到的“农村金融”及与“三农”相关的所有金融需求和金融服务都属于普惠金融范畴,农村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事实证明,要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普惠金融体系,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可获得、全覆盖。这也是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要求:“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

选自《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阅读更多 >>


2.满足个性化金融需求,精准助力农村金融发展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已经越来越倾向于批发式、平台化操作,部分产品集IT平台、数据平台、风控平台为一体,利用大数据和数字技术等,为贷前营销、贷中管理、贷后预警全业务周期提供了在线化、自动化、数据化的解决方案。不仅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扩大了服务的覆盖面,提高了小微金融的可得性和精准性,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银行的营销成本、营运成本和风险成本。目前,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都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网络贷款产品,相对于传统人力资源密集的小微信贷方式,数字普惠将逐渐成为行业主流。

选自《银行业普惠金融创新》,阅读更多 >>


3.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社会属性,积极助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金融体系是国家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承担着社会治理中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功能,是最有条件深度参与并服务社会的行业。跳出金融做金融,坚持开放共享、共建共治理念,将自身经营生态延伸到社会治理体系中,促进社会资源向贫困、弱势群体流动,改善社会分配机制,并延伸赋能社会,促进更加有效全面平衡发展。

搭建智慧政务平台,助力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在科技支撑下,金融机构走向基层社会,为社会治理、为乡村振兴出力,为精准扶贫提供平台,已具备现实条件。如在陕西安康地区建设“安康智慧治理”服务平台,集党务服务、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于一体,支持安康市数据治理项目建设,可对全市各渠道分散、多样化的数据进行采集、治理、共享和可视化,形成服务个人、企业、政府的标准化数据治理体系,助力推进安康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外,通过“金智惠民”“百万普惠金融创业者培训计划”等项目,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家、创业者、农民、扶贫干部等进行金融知识普及和专业培训。

选自《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阅读更多>>


二、以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的核心问题

1.“数字鸿沟”限制了数字普惠金融功能发挥

由于受到数字鸿沟的制约,数字技术的金融普惠效应也会将一部分人群排斥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之外,产生新的金融排斥现象。这种现象在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和农村地区尤为突出。一个相关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马太效应明显。

总的来看,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可能存在以下障碍:一是地域排斥,经济发达地区的数字技术应用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落后地区则不然;二是信息排斥,弱势人群、贫困人群无网购记录或银行账户记录,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很难覆盖这类群体,数字技术的应用面临评估排斥;三是成本排斥,依托数字化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初期,运营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必然会提高贷款定价,形成价格排斥;四是终端排斥,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因缺少电子终端而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或者这些人群对电子设备的使用能力差,也制约数字技术金融普惠效应的发挥;五是能力排斥,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关人群的教育水平、金融素养、数字技能有一定要求,这可能导致弱势人群的自我排斥。

选自《数字普惠金融的运行机理》,阅读更多>>


 

2.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

各大金融机构为响应国家政策都加大了对县域普惠金融的投入力度,研发相关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增大了金融机构之间有关普惠金融业务的竞争。迫于竞争压力,它们互相学习借鉴,所以其研发的产品都集中于一般层级,对于一些特定层级涉及不够,即现有普惠金融平台上的产品大多偏向提供小额贷款或者作为中介撮合资金供求,并没有针对农村地区发展现状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推出具有惠农性质的金融产品。同时,部分农村地区居民收入达不到大部分金融服务的门槛,对金融产品也不够了解,很难找到适合自身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针对该部分群体的现实需求,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发金融产品,实现以产品带动需求,促进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从而带动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

选自《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调查分析阅读更多>>

 

3.脱贫地区农民的金融素养不足,数字普惠金融资源利用率不足

首先是县域农户金融需求并不旺盛。虽然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农民享受金融服务提供了相对传统金融更加便捷的渠道,但渠道的拓宽并未带来需求的增长。2017年兰考县农户家庭平均拥有智能手机数量高达3部,高达67.62%的农民使用过手机银行,但仅有3.9%的农民通过互联网申请过贷款。其次,农户授信比率虽有较大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农户申请授信的流程更加便捷,但是授信的比例提升并未优于传统普惠授信,仅有16%的农户通过平台申请过普惠授信。农户获得授信的条件仍需要其信用评级处于较高水平。

普惠金融的数字化发展需要建立在强大的通信基础条件上。虽然当前兰考县的光纤比例达到90%以上,但其容量仍不足以满足宽带的全覆盖需要。同时,农户自身对于宽带的使用经验和使用需求较小,对于端口升级的意愿较小,从而影响了县域网络的全局布设。另外,兰考县长期以来贫困问题严重,科教投入不高,县域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占比较少。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较为滞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选自《贫困县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兰考模式研究》,阅读更多>>


三、以数字普惠金融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建议

1. 弥补“数字鸿沟”,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金融支持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但引起金融排斥的因素不可忽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金融可得性。衡量该地区金融可得性主要看该地区获得金融服务的难易程度、金融机构为该地区提供服务的能力,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要提高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就要加大对该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尤其是对相对落后的、交通不便的农村薄弱地区,更应该制定持续有效的金融供给机制,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中,大中型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长,通过拓宽农村金融服务内容的覆盖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的覆盖率、降低农民金融准入门槛等举措,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满意度。

选自《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调查分析》,阅读更多>>

 

2.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质量

普惠金融要注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全面性与多样性,要能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这不仅包括基本的信贷业务,还包括客户其他方面的金融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目前的金融体系还未能提供全面、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具体来看,不同的金融微观主体对金融产品与服务有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单一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所有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需求。随着“三农”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与小微企业经营模式的变化,传统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无法与之相匹配,这就促使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在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和激发基层市场主体活力的过程中,相关金融部门可针对农业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特点,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

选自《山东普惠金融发展概述》,阅读更多>>


3.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脱贫地区农民的数字金融素养

着力培育和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将普惠金融知识、诚信教育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体系,利用农村金融反贫困教育与人民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宣传金融知识和提升农户金融素养,让更多农户获得数字普惠金融红利和增强其信用保护意识。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业务拓展中灰色法律地带的监管和立法规范,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以达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目的。特别是针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对传统合作金融和新型金融机构的垄断和利益侵蚀,要提高农村金融监管违法行为的专业执法水准,加大对金融政策的宣传教育及普及推广力度。

选自《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反贫困创新路径》,阅读更多>>

 

内容时间:2023-07-2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