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专家观点
消费扶贫究竟怎么干
作者:井然哲,郑礼顺,侯宁   发布时间:2019-01-31  编辑:wangximing

专家:井然哲,上海财经大学;郑礼顺,上海第一财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侯宁,智云天地农业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开展消费扶贫的总体要求、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这对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保障,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在推动消费扶贫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实践,如,北京市建立了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帮助对口帮扶地区农特产品找销路;江西利用电商扶贫取得的成果,开展“供销e家”以购代销消费扶贫活动;云南利用国家扶贫日,开展“以茶为媒 精准扶贫”普洱茶消费扶贫行动,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消费扶贫的政策措施,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消费扶贫的理念正逐步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北京烹饪协会副秘书长王云向大家展示豪猪的烹饪方法

《指导意见》明确了“谁来买”、“买谁的”,在实际的消费扶贫行动中,我们要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卖什么?怎么卖?谁来卖?怎么买?怎么算?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精准带贫数据如何?价格?消费者如何评价及反馈?供应链条上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相关操作办法及数据的精准?区域横向比较优势和劣势?有没有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布局规划方案?,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扶贫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因此,我们说,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完善消费扶贫,数据要先行,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卖什么?《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在一些贫困地区有着很好的产品,特别是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贫困地区的产品产量小、品种多、质量参差不齐、缺少跨区域流通必要的产品质量认证,难以进行流通。贫困地区大部分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合作社没有能力、也没有方法去办理相关的认证手续。例如:2018年11月份我们去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云南省迪庆州调研,当地重点扶持的云南省迪庆香格里拉沃夫农林开发公司2014年开始发展豪猪养殖产业,养殖豪猪成本低、疫情少、价值高、一个贫困户养殖一组豪猪年纯收入可达到5320元人民币,四年时间在云南省共带动14个镇10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企业面前:一是市场的准入与贫困地区产品上行的矛盾。豪猪在国内属于比较小众的养殖品种,没有规模化养殖前只是部分地区的养殖户当做野味在当地消费。要做全国的市场首先要解决的是产品的检验检疫认证,由于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经过三年的时间也没有解决产品的认证工作,养的豪猪卖不出去,随着产业发展如果这个问题再不解决会破坏扶贫成果,当地的主管部门领导也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帮,怎么扶。这个问题也是困扰和阻碍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希望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给出具体的操作办法,并缩短认证流程,让贫困地区的产品能走出贫困地区。二是消费扶贫数据不精准。很多地区在发展当地扶贫产业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力气,在东西扶贫协作、发达地区定点扶贫单位的帮助下,做了很多的产销对接和贫困地区产品推介活动,但是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愿。产品卖给了谁?到底谁对本地区的产品感兴趣,怎么做到对接有效?目前在销售活动中他们只能说出产品销售的大致区域,没有具体去向的详实数据。这使得很多的销售推介活动成为了一种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其实通过目前网络销售情况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可以帮助分析出产品的销售区域数据的比如产品的销售去向、对同类产品消费者的搜索路径等。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对贫困地区产品销售进行有效指导。

其次,怎么算?《指导意见》指出,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导意见》同时强调,完善利益机制,增强贫困人口与市场的对接能力。这就要求贫困地区了解市场,熟悉消费者情况。消费扶贫既是公益行为,也是经济行为。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产业需要加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从而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需要了解谁购买了当地的产品?买了多少?价格水平如何?消费者评价及反馈如何?及时掌握这些数据,才能更好地洞悉市场,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有关消费者数据分析,在业界已经有很成熟的技术方法,然而在贫困地区,还鲜有应用。

第三,怎么买?《指导意见》指出,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这就要求,对供应链条上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相关精准数据,能够做到及时获取和分析,有了数据,就能够掌握痛点、难点和堵点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打通供应链条。如何在贫困地区与消费者间,搭起消费直通车?《指导意见》明确,要支持大中城市和贫困地区引导扶持一批消费扶贫示范企业,以打通供应链条为主要目标,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通过线上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线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产品产销对接等途径,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多方共赢。消费扶贫既是消费,也涉及投资和金融服务。受制于基础设施滞后、服务水平偏低、品牌营销不够等问题,大多数贫困地区农产品运不出,旅游消费也引不来。一旦基础设施瓶颈打通,溢出效应马上显现。投资和金融服务往往是受市场引导的,因此市场数据是吸引投资的关键。

第四,《指导意见》要求,探索建立消费扶贫台账,重点统计购买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带贫成效突出企业、合作社的产品相关数据,并作为政策支持、评先评优等重要依据。随着网络技术驱动、购物方式转变、消费转型升级,电商在消费扶贫领域正发挥着独特作用。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产品参差不齐,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商家在网上大搞悲情营销,让消费者产生了厌烦心理。原因就在于,网络另一端的商家可能既不贫穷,也没有滞销,而仅仅是将它当作了营销手段。对于真正有需要的人来讲,这种方式滥用了人们的同情心,抬升了社会信任成本。带贫成效只能是以数据说话,带贫精准数据是需要及时掌握,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消费扶贫政策的落实。才能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到贫困人口。

第五,《指导意见》强调,受帮扶省市要主动对接帮扶省市农产品需求,依托当地特色资源禀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扩大供给规模,积极吸引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就地加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需要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规模化供给水平,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在贫困地区推广食用农产品安全控制规范和技术规程,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扩大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覆盖面。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产地与消费地监管信息共享、协调对接。这些工作由谁落实?怎么落实?标准体系怎么建设?什么样的产品标准即适用于当地现有的技术生产条件又可以最大限度的符合市场要求?这些工作的落实都是离不开数据的,没有数据,无法确定何为特色产业特色产品,没有区域之间的横向数据对比,就无法了解产品优势和劣势,就无法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数据支撑,就无法保障提升供给能力,努力保证消费者买得到好产品、享受到优质服务。

没有品牌,几乎是贫困地区都在头痛的事。贫困地区不乏高品质、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可是怎么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怎么证明自己的产品品质却是让贫困县领导和企业最头疼的事情,有时候遇到某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或者滞销事件的时候,只能心疼地让好东西烂在地里。与此同时,消费者想买高品质、安全天然的特色农产品,也面临价格虚高、以次充好等消费陷阱。消费扶贫首先要界定什么是扶贫产品和服务,谁来界定,通过什么技术手段来界定,如何实现对产品和服务的扶贫属性的可追溯,给其打上具备公信力的标签,并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防止鱼目混杂,这是贫困地区建设质量安全控制及追溯体系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不了上述问题,消费扶贫无从谈起。

贫困地区往往农产品丰富,且品质较好,这恰恰契合了当前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但是,在各地探索消费扶贫的实践中,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有品不优”“有产无量”等问题,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感,进而影响了消费扶贫的可持续性。消费扶贫要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消费扶贫一定要向消费者提供相对高质量的产品,发挥贫困地区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让消费者找到“小时候的味道”,将贫困地区优质、无污染、原生态的产品“变现”。最终,促通过“特色产品”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供给侧下足功夫,特别是要在提升农产品品质、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品牌质量标准、管理制度建设能力等方面着重发力。有了这些方面的数据,才能真正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消费地、产地的不同定位,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有了这些方面的数据,才能完成《指导意见》明确的相关部门和各省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职责。

总之,消费扶贫能够让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组织化、产业化、在线化、数据化,提高了流通和交易效率。这对贫困地区来讲是一个重大机会,它很有可能改变目前的农产品上行渠道,助力于扶贫工作的精准识别,带动地方的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作者:井然哲,上海财经大学;郑礼顺,上海第一财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侯宁,智云天地农业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内容时间:2019-01-31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